成都青白江区外国语小学的一堂数学课,火了!10月9日下午,二年级5班的教室里,年轻老师黎晨曦带着孩子们上了一堂《小小清点员》。这堂课讲的是乘法,可不是干巴巴的公式堆砌,而是让孩子们在“数糖果”的游戏里棒棒策略,自己摸索出了乘法的门道。课堂上,孩子们笑声不断,脑子转得飞快,连老师们听完都直呼过瘾。这到底是咋回事?咱们来细细说说。

课堂一开始,黎老师没急着讲公式,而是拿出一堆糖果,让孩子们眼前一亮。谁不喜欢糖果呢?她让孩子们估一估有多少颗,然后分组去数。有的孩子一颗一颗数,有的试着按堆数,还有的直接摆成一排一排数。数完后,孩子们站上讲台,展示自己的方法。有的小组数得慢但准,有的快但有点乱。黎老师笑眯眯地引导大家比一比:按行数和按列数是不是更快?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,慢慢发现,糖果摆成一排一排,数起来省事多了。
这堂课的妙处,在于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规律。黎老师没直接抛出“乘法”两个字,而是让孩子们在数糖果的过程中,感受到“每堆个数一样”这个关键点。比如,5堆糖果,每堆4颗,和4堆糖果棒棒策略,每堆5颗,结果都是20颗。孩子们眼睛亮了,争着说:“原来可以这样算!”黎老师顺势引导,把这些“连加”变成了“几个几”的说法。教室里,孩子们的小手举得老高,抢着回答,气氛热得像过节。
课的设计也特别用心。教材里讲乘法,分了三个环节:先是用不同方法数,再是横着数和竖着数,最后发现算式不同但结果一样。黎老师把这三个环节串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,全程都在“数糖果”这个情境里。孩子们不用硬背公式,而是通过动手、动脑,自然明白了乘法的意思。课后,别的老师都说,这堂课就像在“玩”,但玩着玩着就把知识装进了脑子里。
课后,老师们聚在一起评课,气氛一点不比课堂差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分享自己的看法。有的老师说,黎老师的课让人觉得数学“活”了,孩子们学得开心,知识也记得牢。还有老师提到,黎老师没生硬地灌输,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,这点特别值得学。大家一致觉得,这样的课才能让孩子们爱上数学,而不是怕数学。
棒棒策略
这堂课为什么这么受欢迎?除了黎老师的巧妙设计,还有她对孩子们的用心。她知道二年级的小朋友坐不住,爱玩爱动,所以用糖果当“教具”,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。课堂上,她总是笑眯眯的,鼓励孩子们大胆说,哪怕答错了也没关系。孩子们在她面前不怕出错,敢想敢说,课堂自然就热闹起来了。
再说说这堂课的意义。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,可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,公式太抽象,容易犯迷糊。黎老师用“数糖果”这么接地气的方式,把抽象的数学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。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乘法,还明白了数学跟生活息息相关。这不就是教育的本意吗?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,学到的东西还能用在生活中。
这场教研活动,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。评课时,大家聊得热火朝天,分享了不少教学经验。比如,怎么让课堂更有趣?怎么设计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参与?还有老师提到,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更高,老师们得花更多心思研究教材,找到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。每个人都觉得,这样的教研就像“充电”,让自己教得更好。
这场活动还有个大背景。咱们国家一直很重视教育,尤其是基础教育。青白江区外国语小学这次教研,就是为了让老师们互相学习,提升水平。数据显示,近年来,全国各地都在推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,2024年教育部就投入了上百亿支持教师发展。这样的努力,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,让每个课堂都变成知识的乐园。
说到这儿,这堂课的成功,其实离不开学校的整体支持。青白江区外国语小学一直鼓励年轻老师大胆尝试,给他们机会展示。黎老师就是个例子,她虽然年轻,但敢想敢做,学校也愿意给她舞台。这样的氛围,才能让好课层出不穷,让孩子们学得更开心。

这堂课也让人想到咱们小时候。谁没在数学课上被公式折磨过?可如果那时候有这样的课,用糖果、游戏来学乘法棒棒策略,估计大家都会爱上数学吧!这也提醒咱们,教育得跟上时代,孩子们喜欢啥,老师就得琢磨啥。黎老师的课,就是个好榜样,用生活化的方式,把枯燥的知识变有趣。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